跳转至

關稅法專題研究(114-1)課程資訊與概覽

台大法律學院|陳衍任 { .lead }

本站為個人課程筆記入口與課程資訊彙整,採 MkDocs Material 呈現。


課程基本資料

欄位 資訊
流水號 23473
課號 LAW7551
課程識別碼 A21 M0630
分班
學分數 2
授課教師 陳衍任
上課時間 週一第 8、9 節
教室 霖研七 1709
課程類別 2 類
授課語言 中文
平台 NTU COOL

修課限制

  •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 限法律學院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課程概述

本專題研究課程針對臺灣關稅法律體系,兼具理論與實務。前半段聚焦國內關稅爭議,以行政法院關鍵判決為核心,處理關稅估價、稅則分類、原產地認定與海關緝私。後半段轉向國際政策與制度,分析美國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歐盟 CBAM 等對臺灣的影響。目標是培養處理國內外關稅法律爭議的綜合能力。


教學目標

  1. 熟練使用法律資料庫,完成關稅議題的檢索與分析。
  2. 解構關稅法三大核心爭議(估價、分類、產地)的判決與論證方法。
  3. 分析《海關緝私條例》的構成要件、法律效果與實務爭點。
  4. 掌握關稅行政救濟的程序與實體要件,並能進行策略性思考。
  5. 解析國際貿易政策工具(美國對等關稅、歐盟 CBAM)之法律框架與產業影響。

課程要求

  • 課前:指定閱讀。
  • 課中:每週一位同學引言;全員參與討論。
  • 課後:將個人發言與心得發表於 NTU COOL。
  • 期末:研究成果發表。

Office Hour

  • 事先寄信預約。

指定閱讀與參考書目

  • 課程中隨時補充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 陳清秀,第十四章 關稅,收於《稅法各論(下)》,第 2 版,元照。
  • 柯格鐘,第九章 關稅,收於《稅法各論》,第 2 版,新學林。
  • 胡永春,《關稅法》,初版,五南。
  • 曾正達,《海關緝私條例逐條釋義與實務見解》,初版,五南。

評量方式

  • 課堂參與與發堂報告:60%
    • 依指定閱讀之完成度、討論參與度、指定判決報告表現評分。
  • 期末報告:40%
    • 主題需經核可;期末發表;重視原創性與法律分析。
    • 分5組,每組約5人,小組期末簡報報告+書面。
    • 三個進口題目,兩個出口題目。

學習調整

代碼 調整方式 說明
A1 以錄音輔助 Assisted by recording
A3 彈性出席 Provide flexible attendance
B6 其他呈現形式 Mutual agreement to present in other ways
C2 報告取代考試 Written or oral reports replace exams
D1 雙方議定 Negotiated by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課程進度(週次表)

時間為 114-1 學期;實際調整以課堂公告為準。

日期 主題與重點 備註
1 9/1 課程介紹;導論:關稅法研究方法與框架;臺灣關稅體系概覽
2 9/8 關稅估價專題(一):交易價格認定與排除事由;CVA 與關稅法 §29–35
3 9/15 關稅估價專題(二):權利金與移轉訂價的交鋒
4 9/24 實地參訪:海關博物館與關務署(週三 14:00–16:00) 參訪
5 9/29 教師節 假日
6 10/6 中秋節 假日
7 10/13 稅則分類:GRIs、法律性質;原產地規則:優惠性與非優惠性、實質轉型
8 10/20 海關緝私條例:私運之構成要件、虛報類型、調查權、處罰類型
9 10/27 專題演講:海關重要爭議問題研究(彭英偉 署長) 演講
10 11/3 行政救濟:異議、復查、訴願;事後稽核與納稅人權利;訴訟舉證與審查密度
11 11/10 專題演講:美國貿易管制與中美貿易風險(李佩縈) 演講
12 11/17 專題演講(羅懋緯):WTO 減讓與不歧視原則;貿易救濟與例外 演講
13 11/24 專題演講(丁傳倫):美國 301 條款、對等關稅;對臺灣的衝擊 演講
14 12/1 歐盟 CBAM:政策目標、法律結構、過渡期義務與我國挑戰
15 12/8 企業策略:AEO、FTA;前瞻議題:數位關務與科技執法
16 12/15 期末論文發表與總結:回顧本學期關鍵主題與前景 發表

快速連結

本頁僅供個人筆記用途;若與正式公告或教學大綱有出入,以系統公告為準。